陽泉商標注冊格式和申請流程的要求
陽泉商標注冊申請過程中對公司有哪些要求?商標注冊申請流程是什么?關于陽泉商標注冊格式要求和申請流程的相關內容,商標注冊顧問下面為申請人進行詳細梳理。商標就是商品的牌子,是商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為了使自己生產或經營的商品同其他商品生產者或者經營者生產或經營的商品區別開來而使用的一種標記。這種標記通常由文字、圖形英文、數字的組合構成?! ?/p>
商標注冊是指商標所有人為了取得商標專用權,將其使用的商標,依照國家規定的注冊條件、原則和程序,向商標局提出注冊申請,商標局經過審核,準予注冊的法律事實。經商標局審核注冊的商標,便是注冊商標,享有商標專用權?! ?/p>
商標注冊格式有哪些要求?1、每一件商標注冊申請應當提交1份商標圖樣。以顏色組合或者著色圖樣申請商標注冊的,應當提交著色圖樣,并提交黑白稿1份;不指定顏色的,應當提交黑白圖樣;
2、商標圖樣必須清晰,便于粘貼,用光潔耐用的紙張印制或者用照片代替,長和寬應當不大于10厘米,不小于5厘米。商標圖樣應粘貼在《商標注冊申請書》指定位置;
3、以三維標志申請商標注冊的,應當在申請書中予以聲明,并應在《商標注冊申請書》“商標說明”欄中說明商標的使用方式。申請人應當提交能夠確定三維形狀的圖樣,該商標圖樣應至少包含三面視圖;
4、以顏色組合申請商標注冊的,應當在申請書中予以聲明,并在《商標注冊申請書》“商標說明”欄中加以文字說明,說明色標和商標的使用方式。以顏色組合或者著色圖樣申請商標注冊的,應分別上傳著色圖樣及黑白稿。不指定顏色的,應上傳黑白圖樣。
商標注冊申請流程有哪些?
1、商標注冊前的查詢,顧問查詢分析,將商標注冊風險降到最低,商標查詢后成功率(指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的多少)高,專業顧問建議你注冊;成功率不高,顧問會提出修改建議來增加注冊的成功率。如果不可行,則建議客戶換個名字注冊;
2、商標申請文件準備。如果您是公司需提供:公司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蓋章);商標LOGO;商標要注冊的類別(產品);如果您是個人申請須提供:個體工商執照復印件;身份證;商標LOGO;商標要注冊的類別(產品);
3、商標遞交申請。資料準備完成以后,客戶付商標注冊費用,安排申請注冊;
4、商標受理通知書。30天左右可收到由商標局發出的受理通知書。如果順利的話一年左右可以拿到商標的注冊證書。商標審查過程中申請受理和形式審查約需一個月時間,實質審查約半年時間,公告期三個月時間,核準公告到發證約兩個月時間。
當你想要注冊商標時,發現自己注冊又費時又費力,這時你可能想到找一家商標代理機構委托辦理,但是在互聯網時代,網絡上各類代理機構參差不齊,這時可能有人會選一些所謂的“物美價廉”的商標代理機構,但選擇這些會帶來哪些風險呢?
一、不能有效避免注冊風險 低價意味著幾乎無利可圖,所以他們不會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作詳細的商標查詢,那商標的品牌保護更別談了,基本上只是做一個簡單的查詢,就直接提交,所以注冊成功率非常低。
二、商標權利不能完全得到保護 注冊商標時,商標代理人會對申請人提出的產品做全方位的分析。比如說注冊商品中是餐飲,商標代理人會給申請人做品牌分析,咨詢是否會發展APP注冊等業務。如果遇到低價的代理機構,很可能就把這個過程省略了。申請人的商標權益就不能得到完全保護。
三、用申請人的錢作為融資 商標代理人有可能把申請人的申請費用作為投資,用作其他行業或理財產品上,而不是第一時間遞交給商標局,為此而耽誤了很長的時間。更有些代理機構,拿到申請人的錢,投融資失敗,干脆直接跑路,關門大吉,這種案例已經出現過很多起了。 這樣導致商標申請人不能按時拿到商標證書,而且,在此幾個月的時間,會導致其他企業將商標搶注。
四、借低價攬客戶后期加收費用 有些商標代理公司先以低價吸引你,借以審查費、公告費、監控費、授權費、領證費等收取一定的費用,一般以此接口收取幾百元等不大數額,如果你不給的話,就被告知無法得到商標,最后申請人只能被迫給錢。這樣算下來,花費其實比正常的費用高很多。
五、百分之百包注冊成功 騙子代理機構對外宣傳中說包百分之百注冊成功,不成功退費。企業提交的材料卻并不上交給國家商標局。過一段時間說商標沒注冊成功,再退一部分錢給顧客。
六、憑空消失 收錢后不報國家商標局再人間蒸發因為注冊下來商標的時間很長,要一年以上時間。騙子代理機構利用注冊一個商標所花的時間很長,將企業的錢收夠后,不上報商標局。再過一段時間事務所整個蒸發消失掉。
七、收取公告費 在商標公告之后,發函給公告期的企業稱商標必須付費在該中介的網站上展示一段時間,才能交付企業使用。并且從言辭上將商標展示和商標公告混為一體,很多不明就里的單位由于對商標法不清楚,糊里糊涂的交了錢。 雖然大家都喜歡物美價廉的商品,但是物美價廉也往往會出現很多殘次品,所以“無底線”、“無節操”的低價,背后可能隱藏巨大的漏洞。
我想大家都知道,就是為了讓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減低稅負。而企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也是需要做稅務籌劃的。只有擁有正確的稅務籌劃方案,才能幫助企業解決高額利潤,才能讓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更好的發展。所以,小編在大家想要做稅務籌劃前,寫了這篇文章,希望企業做之前,仔細考量。不要犯一些常見的錯誤。那么,這我們日??吹降腻e誤"稅務籌劃"分別是哪些呢?
1、財務造假稅務和財務雖然在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當中同屬一個部門,但本質上是有區別的,做賬遵循的是會計法,納稅遵循的是稅法。很多企業會有兩套賬,一套內賬一套外賬,內賬基本上反映真實的企業經營狀況,而外賬就是用來給稅務局看的,用來作為納稅基數計算稅金的。這個不用多說,現在大多數財務們都了解了,但是很多老板還不夠清楚這是違法行為,而不是所謂的稅務籌劃。
2、合同作假這個借用某明星的事件來舉例吧,在電影《大轟炸》劇組拍攝過程中,實際取得片酬3000萬元。但是通過合同的人為拆分,這份拍攝合同的金額變成了1000萬元,所以只按照1000萬元進行了申報納稅。其余2000萬元沒有申報,也沒有納稅。這是赤裸裸地偷逃稅!拍攝的交易既定,納稅基數3000萬元已經發生并確定了,該繳納的稅金就已經確定了。結果在合同上修改一下,就少繳了730萬元,這不是偷逃稅是什么?在合同上玩文字游戲可不是稅務籌劃。
3、私人卡走賬私人卡是很多民營企業都在用的一種方式,不論是老板個人的,還是公司高管的私人賬戶,在企業當中都是不合規的。不是銷售金額打進來,就是員工工資福利或是股東分紅打出去。這些都是悄悄進行的,不能讓稅務局知道的,很明顯,這是一種逃稅的行為。所以,利用私人卡進行資金劃轉根本不是稅務籌劃。
4、買賣發票雖然金稅三期的監管力度是與日俱增,但仍然有一些不怕死的老板和無知的財務在打票的主意。成本票拿不到要去買,費用票不夠也要去買,反正一言不合就買票。甚至,增值稅專用發票也要買,因為進項抵扣不夠。而有的企業呢,可能本身沒有什么稅要繳納,就認為自家票閑置著太可惜,于是就倒賣票來獲利。剛剛說的這些全是違法行為,尤其買賣增值稅專票,還會涉嫌刑事犯罪,就更別提什么稅務籌劃的方法了。違了法,就談不上稅務籌劃。
5、騙取優惠我們國家對特定的一些行業和企業會有一些稅收上的優惠政策,也是鼓勵這些行業和企業大力發展。然而又有一些企業明明不符合優惠政策的資格,卻通過各種方式來騙取優惠資格,來享受優惠政策,還美其名曰"稅務籌劃"。這仍然不是合法合規的手段,不是稅務籌劃的方法。
以上的方法都是脫離了稅法的范疇,違規操作,所以都不能稱之為稅務籌劃的方法。反觀那些不在事先就進行籌劃和安排的方式方法,基本上都是偷逃稅的違法行為?,F地方政府拿出地方留存部分獎勵入駐企業,企業可通過這個方法來進行正確的稅務籌劃。有限公司稅收優惠政策:增值稅以地方財政所得的40%-70%給予扶持企業所得稅一地方財政所得的40%-70%給予扶持個人獨資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增值稅:3%(小規模納稅人)個人生產經營所得稅核定征收:0.5%-2.1%(小規模納稅人) 總體稅負不超過5.18%;0.5%—3.1%(一般納稅人)正確的稅務籌劃不是偷稅漏稅,是國內外都認可的合理節稅方式;一切籌劃都是以改變商業模式為前提!通過商業模式的小變動,就能起到如此大的激勵效果!
我們都知道香港商標注冊有諸多好處,可以做品牌推廣打造國際品牌形象,可以有效阻止他人的侵權行為。不過,香港注冊商標不屬于大陸保護,由于"一國兩制"的原因,單純的國內注冊商標是不受香港法律保護的,而單純的香港注冊商標也不受內地法律所保護,如果有用于兩地的商標應在兩地都注冊。今天就來討論一下:注冊香港商標的注意事項!
注冊香港商標注意事項:
1、香港法律對商標申請人主體資格沒有特殊要求,自然人或法人團體均可申請商標注冊,法律也沒有規定商標申請人必須已對申請商標進行使用,申請人只要在申請注冊時指出使用或擬使用即可。
2、申請人必須填妥相關的申請表格,連同商標樣本及有關費用,一并提交商標注冊處。香港也采用一標一類的申請授權制度,分類亦采用國際分類的42個大類。
3、可予注冊的商標可以是圖案、姓名、簽署、文字、字體、數字、不同形狀或顏色構成的標志,或以上項目的各種組合以及主體圖形、地理名稱。服務商標在香港也受保護,且零售服務的商標可以在香港申請。
4、在香港申請商標注冊有一個特殊要求是,商標注冊處有權規定申請人須在申請日起12個月內完成所有申請手續。若申請人未能遵守該規定,可以被視為放棄申請。
上一篇:盂縣集體商標申請辦理的步驟
最新文章
- 盂縣集體商標申請辦理的步驟[ 2023-01-25 ]
- 盂縣個人商標續展的具體作用[ 2023-01-25 ]
- 陽泉商標注冊格式和申請流程的要求[ 2023-01-25 ]
- 平定公司專利注冊的相關原則[ 2023-01-24 ]
- 盂縣個人商標轉讓的相關原則[ 2023-01-24 ]
- 陽泉商標注冊的價值應從哪些方面判斷[ 2023-01-24 ]